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随着西部开发的深入,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所谓“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现在常用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重建和管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现代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西部经济建设开发过程中,对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的保护、恢复、重建、管理和发展,促进西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建设、水土保持、沙漠化治理、植树造林等。作为一项造福人民、福荫百代的系统工程,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重点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从而提高自身进化的适应能力,这些对于保护西部生态文明系统,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实践与探索。
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加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人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生存下去。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曾经形象地把自然比喻为人的“有机身体”(即血肉之躯)之外的“无机身体”,认为“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①马克思认为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界。”②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告诫:“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的客观性和先在性,人及其意识都是自然和环境的产物。因此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
科学发展观对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和推动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所必需的,因为科学发展观对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科学发展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我国古典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天”是“自然”的代表,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代大儒家董仲舒更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这就是我国最早提出的生态文明的观点。今天我们强调的生态文明,继承了古代先哲的理念精华,更融合了现代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提高到现代人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法则的高度,这正是现代人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就区域发展来说,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即“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④这些都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要求我们既要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保护西部的自然环境,保障生态和谐,维持生存环境,以利于长治久安。这些都说明,和谐发展正是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拓宽了新的理论思路,展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理论境界,对于构建和谐西部,对于新形势下的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