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分娩系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娩护理趋向人性化,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使产妇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促进其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及产后并发症与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86例,年龄19~43岁,平均(25.3±3.7)岁,孕周37.5—40周,平均(37.8±1.4)周;初产妇197例,经产妇89例。所有产妇均为正常足月孕,均无妊娠及内科合并症,均符合试产条件。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划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孕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分娩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引导正确认识分娩及过程,促进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使产妇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母婴产前、产中、产后并发症与剖宫产,确保母婴健康。
1.2.2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对媒体教育与配合板报、挂图等教育形式,采取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和示范教育向结合的方法,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妊娠及分娩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顺利生产。
1.2.3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通过提供温馨的生产环境来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如在病区走廊张贴孕娠分娩、母乳喂养、知识解答宣传专栏,在房间内张贴宝宝微笑的图片,挂粉色系的窗帘,配置电视、音响,床边摆放饮料、甜点、水果等,营造家庭式病房,在亲人和助产护士的陪伴下,使产妇感受到家的温馨,减轻产妇分娩时的无助与恐惧感,愉快地迎接产程。
1.2.4人性化陪伴分娩护理采用由1名专职助产士与家属(以丈夫为主)全程陪伴相结合的分娩护理方式。
①第1产程:助产师主动关心产妇身体及心理情况,协助产妇适当抚摩子宫,用手掌轻按腰骶部酸胀处以减轻疼痛,温和耐心地向产妇讲述自己或其他产妇的分娩经验,辅之以优美的音乐,消除产妇产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树立自然分娩信心;②产房护理:进入产房后,产妇会有明显的大便感,此时助产士应及时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及放松,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助产,一旁丈夫要为妻子加油鼓劲.对出现新生儿窒息时,应抓紧时间进行抢救,努力保证母婴安全。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宝宝已安全降生,并用赞美的语言描述宝宝的头发、皮肤、身长等情况。如婴儿出现异常,注意要避开产妇处理,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增加产后大出血的风险;③产后2h陪伴:产后极帮助产妇恢复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及水分,并行针对性产后宣教。过程中密切监测产妇宫缩、阴道出血、膀胱充盈及新生儿等情况,如发现产后出血征兆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1.2.5分娩后指导护理人员告知分娩后的注意事项,如身体调养、正确哺乳、与新生儿交流等方面,指导或协助妈妈完成上述过程;瞩家人与产妇良好沟通,强调丈夫的作用,防止产后抑郁产生;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写健康档案,指导患者后期调养,并及时随访。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产后出血及分娩2h干预组比较,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剖宫产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个生育成功的结果,干预组相比,新生儿147例(包括2例双胞胎),评分为(10.3±0.6),无围产儿死亡;对照组成功交付的新生儿141例,新生儿评分(8.44分,4±0.5);死亡4例(2.80%),包括早产1例,窒息两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产妇分娩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产力,产道,胎儿和孕妇的心理,精神和其他因素会影响母亲的顺利交付。据悉,母亲分娩的90%会产生压力,焦虑,甚至恐惧,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使自然的出生率下降,剖宫产率上升,严重影响母婴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患者更强调反映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的“人文精神”,倾向于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护理趋于人性化。我院产科护理近年来通过人类的分娩护理的全过程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关心,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工作,不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观察组1、第2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产科护理实现人性化,这将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其宫剖产率和母婴并发症,最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