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编导论文 >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探讨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7-07-10  
2015 年国庆档期上映的《港囧》和《夏洛特烦恼》都具有高票房,社会讨论热烈,上映后期面临口碑差和抄袭的指责,社会热度持续发酵,可以被称为现象电影。两部主题相似、在国庆期间上映的讲述中年危机的电影,携手成为2015 年度的现象电影,一方面可以归功于喜剧电影内容和笑料的成功,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症候。现象电影暗合了大众的集体无意识,代表了大众的欲望映射,《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也不例外。这两部电影互为镜像,彼此映照出对方的无数个影像,显影了社会中存在的症候。

一、类型元素:喜剧与爱情

《港囧》和《夏洛特烦恼》都是都市爱情喜剧类型,它们的成功都依靠了IP 的良好运作。《港囧》由徐峥自编自导自演,是“人在囧途”电影系列的第三部,加入了爱情、怀旧元素并将香港文化融入其中。《夏洛特烦恼》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现象电影里的“现象”可以挖掘。

《港囧》的故事主线是两个男人的旅程,这次少了公路片的广阔,旅程限于香港这座城市,追逐多发生在逼仄的巷弄里。和男主角徐来一起同行的是他的小舅子蔡拉拉,一个纪录片爱好者,整个旅程都被其记录下来。《港囧》的笑料来自徐来和蔡拉拉在香港狂奔路上的“奇遇”——拍电影的王晶剧组、摩天大楼里的黑帮,还有变坏的警察,呈现给观众的更多是一个想象的香港。观众对真实的香港了解不多,对电影里想象的香港倒是如数家珍一般了解,感到亲切。徐来痴迷的初恋女友似女神般冷艳美丽,大学没能完成的吻卡在心里二十年没有放下,而结婚近二十年的老婆蔡波始终坚贞不渝地爱着徐来,这可以说是两种爱情神话。前一种对初恋的痴心不减说明徐来的初恋情结始终存在,却又如他的油画梦想被现实吞没,后一种爱情神话更多是导演给中年危机的男性提供的解决之道——回归家庭。两种爱情的发生、发展以至成熟,充满了荒诞性和喜剧色彩。

《夏洛特烦恼》的“笑果”多来自语言的戏剧性、对人物行为的揶揄和对未来现实的挪用造成的反差效果。然而一部《夏洛特烦恼》像是许多小品拼贴而成,小品的特点就是笑点密集,通过语言的精心安排感染观众。电影是叙事的艺术,《夏洛特烦恼》并没有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没有紧凑的结构,叙事缺乏逻辑性。在夏洛梦境里的高中,马冬梅无端地爱着夏洛,夏洛则追求着秋雅并且成功了。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满足,那么在夏洛的梦里,他实现了双重欲望的满足。一重满足是现实里马冬梅正拿刀砍他,自己狼狈不堪,到了梦里马冬梅不管夏洛做了什么都死心塌地爱他;第二重满足是得到了现实里追求不到的秋雅。所以,夏洛的梦实现了中年危机男性的两难抉择——既能出轨,还能全身而退。现实中不思进取的夏洛在梦里如暴发户般迅速成名,回到现实后仍不知悔改,电影本意是讽刺这种行为,却消解于戏谑式的表达中。

二、叙事策略:青春怀旧、异域风情和梦幻光影

《港囧》的故事始于大学校园,《夏洛特烦恼》的故事发生于高中校园,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九十年代作为校园爱情的背景,影片开场不久就洋溢着浓浓的怀旧风,比如《港囧》里的电影海报、小礼堂影院,《夏洛特烦恼》里的流行歌曲、校园广播、老虎机。电影通过这些校园符号叠加出一个符号化的青春,观众消费青春怀旧片就是在消费符号化的青春。嬉戏、抽烟、打架等成了青春片的共同元素,电影合理运用了这些青春符号。鲍德里亚曾指出,消费系统的核心在于符号消费,“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之上。”①因而,电影中的青春符号消费是大众消费时代的典型特征。

《港囧》的怀旧并不局限于校园,徐来在香港的囧途中,怀旧符号始终不断,最突出的是不时响起的香港金曲。尽管现实时间已是2014 年,这些歌曲还在不断提示着一个已然过去的九十年代——这是徐来也是导演徐峥的青春时代。“80 后怀旧之所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本质在于其对90 年代中后期至当下的中国历史的某种感知。”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大众文化领域不断翻篇,香港电影和粤语歌曲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九十年代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电影里祭起的怀旧大旗,只能符号化片段化的还原和美化逝去的青春。《夏洛特烦恼》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海滨小城,一边是燥热吵闹的青春校园,一边是海风吹拂的宁静港湾,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海滨城市容易给人带来异域风光的感受,给电影带来更多唯美的质感。《港囧》的故事地点香港同样是海滨城市,不同的是,香港摩天大楼林立、街道狭窄逼仄、行人和汽车匆匆忙忙。香港异域而富丽堂皇的都市风光,西虹市旖旎而宁静的小城景色,两座不同的城市具有一样迷人的异域风情。通过这两部电影,观众想象着另一种生活,电影成功让观众远离枯燥的现实。

两部电影具有相同的叙事策略,即运用光影营造梦幻效果。《夏洛特烦恼》主要的剧情是夏洛在梦里穿越回高中时代,为了体现和现实的区别,梦里校园场景的打光偏梦幻、柔美、朦胧,尤以夏洛刚穿越回高中教室时表现得最为明显。《港囧》同样利用光影来塑造梦幻感,这就使得徐来记忆中的杨伊更像女神,突出杨伊在他心中的美好地位。正是这种偏向于梦幻效果的处理方法,梦终究是梦,总有醒来的一天,主角会在梦里醒来,观众也会一笑了之。梦幻的光影增强了怀旧色彩,然而刻意为之的怀旧已经沦为“怀旧经济”的赚钱手段。这两部电影并不是纯正的“青春怀旧片”,它们对青春怀旧元素的运用更多是商业上的考量,“青春怀旧”面临被过度消费的危险。

三、文化价值观:中年危机与娱乐至死

《港囧》和《夏洛特烦恼》都表现中年危机,这里中年危机仅是男性的危机,是电影男主角徐来和夏洛的专属,女主角蔡波和马冬梅是没有中年危机的。电影里男人到了中年后,可以见异思迁想起年轻时的初恋,可以奋不顾身地去见一面,留下未完成的吻。电影里的女人却要全心地爱着男人,二十年如一日,和异性接触仅仅限于一个拥抱,默默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电影把男性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女人则像是男人和家庭的附属一样,不管男人做了什么,只要回头女人会既往不咎地接受他。两部电影里,徐来和夏洛撒谎、犯错、对妻子不忠,蔡波和马冬梅仍如圣母一样完美,她们的爱情竟丝毫没受影响。所以这两部电影都犯了大男子主义的毛病,都有着歧视女性的嫌疑。经历过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现代社会,男女早已平等,甚至有时女性更加独立自主,这两部令人捧腹的喜剧电影在价值观方面并不正确,而男女主角的塑造倾向于脸谱化。

TAG标签: 比较  电影  现象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