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6-12-13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弹性对于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提升学习心理弹性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适应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常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对学习下了一个广义定义,即“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具体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学习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在此仅介绍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不需要学习者独立的发现,只需要将学习材料内化。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习者独立发现,然后内化。意义学习是指将学习的材料按非人为的、实质性的形式与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起来,获得新的意义。机械学习是将所获得的任意的、逐字逐句将作为一系列任意地连接起来的字、词去记住它,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结果必然是机械的、无意义的。
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要素构成; 第二层次的非智力因素有自信心、好胜心以及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构成; 第三层次的非智力因素由社会伦理方面的因素构成。心理弹性( MentalElasticity) 属于影响大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弹性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nthony 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当前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心理弹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主体对外界变化了的环境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反应状态。该状态是一种动态形式,有其伸缩空间,它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不适应学习的表现主要包括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倦怠、学习焦虑等。
1 学习适应
1. 1 学习适应的含义
学习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适应能力。”
1. 2 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学习适应问题
葛明贵,余益兵( 2005) 运用自编《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研究某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是适应的,不能适应学习的大学生占36. 3%;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优于低年级; 学习压力三年级最高,学习紧张与焦虑程度四年级最低。”学习适应问题现在仍然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障碍,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2. 1 专业思想不稳定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特别关切与喜好的情绪,是力求学习掌握接触知识,研究探索专业知识及其发现状况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是大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学习的专业动力之一。
专业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当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个人志向大体一致时,便会感到欣喜、满足与安慰,并由此增添向上的动力; 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苦恼、迷茫、失落之感,直接引起专业思想不稳定,从而引发学习问题。
1. 2. 2 学习方法不适应
新入校的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主要是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表现在学习的心理条件具备,但心理准备不足,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以往十几年的学习构成中,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中学学习和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但这一套学习方法对某些学生而言并不适应大学学习。
中学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课堂为主,教师日日上班,几乎天天辅导,学习的内容少并且较为浅显,多为基础理论知识,多数课程是多年一贯制,教师安排着学生的学习及活动内容,学生对所教内容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随从学习,养成了学习上的随从性。而大学的教学方式则不同,教师每天上课时来,下课时走课程多,内容深,速度快,跨度大,抽象性强,教师授课是提纲式的,往往只讲授有关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介绍有争议的问题和学科发展趋势,较多的内容则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学生在学习上要有独立性和自觉性。这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由态度上的被动随从到主动自觉,由教师灌输到自主自觉,由追求分数到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大多数一年级大学生反映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或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造成他们心理压抑。
1. 2. 3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主要是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在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把社会和学校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要求,产生了自觉的需要,体验到“我需要学习”,即形成了学习动机的内部条件,但是学习需要不等于学习动机。有些大学生虽然有学习的需要,但却没有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 1) 第一,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既无远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学习行为往往表现为从众性与依附性,随大流,极少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也没有前进的动力。表现为平时不愿意上课,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动脑筋,不完成作业,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 2) 第二,容易分心,有厌倦情。。动力不足的学生注意力差,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上课思路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常常身在课堂,心在外。学习肤浅,常常满足于一知半解,行动忽冷忽热,热情时高时低。并且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校和班级生活感到无聊。学习无精打采,很少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 3) 第三,缺乏良好学习方式,没有成就感。动力不足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是奉命、被迫的苦差事,因此不愿意积极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从而不会与其他同学比学习,也不羡慕学习好的同学。没有远大的抱负,认为人生苦短,要及时享受生活,何必辛苦学习。
( 4) 第四,考试焦虑。各种考试,其中包括国家考试、技能考试等,都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很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感受都不尽相同。考试压力使许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学生因情绪紧张而不能发挥实际水平的心理失常现象,它主要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主要的行为方式,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知识经验储备不足,能力不足; 个体对考试性质的认知程度; 应试技能; 身体状况及外界因素等。
2 心理弹性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具体来说,心理弹性又称为心理韧性或复原力,是在对压力应对或危机应对的研究中之间发展而成的,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或者其他重大压力环境下的有效应对及良好适应,即对生活压力或挫折的“反弹能力”。研究表明,学习适应与心理弹性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即心理弹性越大,学习适应能力越强。这说明了当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创伤或者其他重大压力环境下能有效的应对及较好的适应时,则表明个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能保持完整与和谐的人格,心理较健康。
3 基于学习适应的心理弹性提升的方法
3. 1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在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3. 2 目标与反馈
目标是期望达到的成就或成果。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目标激励的关键在于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才是最能起到激励作用的。
反馈对于激励学习动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能明显地激发学习动机。
3. 3 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最常用的两种激励方法。学生学习成绩好,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会引起学生的自豪感、满足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热情; 反之,学生学习成绩差,教师给予适当的批评、惩罚,会引起学生的羞愧感、紧迫感,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 4 竞赛与合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和合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3. 5 期望和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含有期望因素的评语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加强学生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3. 6 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学习心理弹性提升的重要保障。
3. 7 矫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对于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澜.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评述[J]. 心理科学,2002( 2) : 502 ~ 504.
[2]张佳佳,李敏,彭李等.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 19) : 347 ~ 349.
[3]葛明贵,余益兵.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5) : 602 ~ 603.
TAG标签:
代写MBA论文 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