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行政论文 >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探讨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6-12-12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1]。

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各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城市的发展不得不向周边地区扩张,进而造成近郊地区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由此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2]。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因城市建设用地、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以及国家投资项目用地等需要而被征用,从而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的农民[3]。随着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和日益严重化,这一问题引来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我国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等方面[4]。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信阳市从2006年到2012 年的城镇化水平一直在提高,2012 年达到38.2%。信阳市城区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征用农民的土地,失地的农民必然会面临着离开土地再就业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农民大部分都属于学历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弱势群体,被征地农民就业难的现状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样,信阳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被征地农民也面临着失地后再就业的困难。失地农民在再就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年龄过大、学历偏低、没有一技之长等,再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他们的顺利就业变得愈加困难。妥善处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信阳市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结合信阳市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信阳市的平桥区和羊山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法,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城市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些参考。本调查对于提高信阳市失地农民的就业成功率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的价值。

1 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

1.1 失地农民的就业职位状况

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他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寻找新的工作,失地前后农民的工作类型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土地被征用之前,农民们的工作类型主要集中为务农和打工,农民的工作相对稳定。而在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打工、做生意、从事服务业、个体户等工作的人数较失地前有所增加。但存在的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大约16%的农民处在无职业状态,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和生存的问题。虽然失地农民的就业率达到了84%,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工作不稳定,从事的工作临时性强,没有长期的保障,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失业的风险。

1.2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率不高

失去土地后,农民的就业不得不转向非农业类型,对于那些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来说重新找到工作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长期处在无职业的状态,失地前无职业的人仅有1人,占总人数的0.55%,而失地后无职业的有29人,占15.9%,农民的待业率较失地前高很多。失地前就业率较失地后就业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在没有失去土地的时候,尽管农民的年龄过高、文化程度低、缺少其他职业技能,但是他们仍能依靠土地来生存,务农就是他们的职业;土地被征用后,年轻体壮、有资金的农民可以转行,而年老体弱的农民则大量失业,赋闲在家,整体的就业率不高。

1.3 收入虽有增加,但职业的稳定性差

在被调查者中,有88人的收入在失地后增加了,占48.4%,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失地前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虽然很稳定,但是随着人力、化肥、农药等成本不断地增加,农业的净收入不是很好。而失地后农民的就业首要转向外出打工、经商、服务业等,这些行业虽然稳定性差,存在着隐性待业的危害,然而劳动力价格的增加会让他们的收入上涨。其中有48人的收入较之前有所下降,占26.4%,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学历的限制,在土地被征用后他们处于无业状态或是仍然从事农业。有46人的收入变化不大,占25.2%,原因主要是失地前他们并不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主要是其他的途径,如:在工厂上班,对土地的依赖性较低。

2 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本身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被调查的农民中有70%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他们大多是文化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被迫离开土地再就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最主要的困难是年龄、学历的限制。在被调查者中有58 人是因为年龄的限制而使再就业存在困难,占31.8%,有37 人找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学历的限制,占20.33%,有6人为存在的难题是性别限定,占3.3%,仅有21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困难,占14.84%。

2.2 缺乏自主就业意识

在就业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被调查的失地农民则对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期待较大。此次访问调查中,有17.58%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找到工作的最大帮助,有26.93%的人认为亲朋的帮忙对个人找工作帮助最大,有27.47%的人以为政府的帮助对顺利再就业的作用较大。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失地农民对亲戚朋友和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大,认为自己能否顺利再就业与这两者的关系紧密。

2.3 安置制度不完善

征地制度方面的不足: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失去了土地的财产权,不能享有土地带来的收益;保障制度不健全,失地的农民既享受不到国家对耕地农民的补贴政策,又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优惠政策[5]。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征用制度中的规定,农民失去土地后便不再享有土地带来的利益,使得农民不能从土地的流转中获得相应收益。

2.4 社保制度不完善

良好的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却成了“无地的农民”,生活在城乡结合部,既享受不到农民的优惠政策又不能拥有市民的福利。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的农民都有医疗保险,占60.4%,只有很少的人有低保,占1.65%,有27人拥有养老保险,占14.58%。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土地的安置体制

在调查中有44%农民的补偿金没有给付或部分给付,因此,在完善安置制度时,首先要严格规范征地补偿资金的管理,保障补偿能够落实到每户每人,充分保证失地农民能够取得补偿金。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对补偿的分配和发放方式进行调整,比如:适当提高补偿金的数额并且要一次性发放完毕,让农民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向其他职业转变。其次,由于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大部分集中在货币安置上,安置的方式较单一,且货币安置并非长久之计,所以要开辟多种的安置渠道,如:为失地农民提供工作、分配住房等,满足农民的不同安置需要。最后,政府应当完善就业的配套措施,如: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中介、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再就业率。

3.2 加大就业培训,健全就业体系

失地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是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6]。在为失地农民举行就业技能的培训之前首先要对失地农民的就业近况、就业中存在的难题进行整体调查,然后依照农民的诉求,设置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的就业培训,力争做到“对症下药”,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术。

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在调查中发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并不健全,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仅有16%的人拥有,虽然大部分人有医疗保险,但交付的方式主要是自费,农民的负担较重。鉴于现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政府应该采用办法进行完善。

3.4 着重发展郊区的村镇企业与第三产业

一个地区的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必然会需要大批的工人,这样,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就可以到当地的工厂上班,从而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城乡结合部分的农民到这些工厂上班,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可为大量的失地农民供应工作岗位,缓解他们就业难、失业率高的局面。

3.5 指导农民转变就业思想,激励农民自主创业

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存在着依赖政府和亲戚朋友的心理,他们有的仅依靠少量的征地补偿生活,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就业和创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源头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仅仅依靠土地的补偿金是不可行,也是不长久的,真正有效且长久的方法是转变农民的就业理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自主创业是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在提高创业者个人收入的同时也能吸纳其他的失地农民,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推动信阳市经济的发展。

TAG标签: 代写MBA论文  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毕业论文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