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金融论文 >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评价研究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9-11-0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凭借资源优势以要素和投资驱动的方式,使制造业飞速发展,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主要力量。但是表面辉煌的中国制造业背后却是较低的回报率,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其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适应全球变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以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将陷于“双向挤压”的困境,我国制造业必须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以此抢占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开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研究,有助于响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实现中国制造业驱动方式的转型。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驱动能力是创新驱动水平的综合表现,创新驱动能力评价应是创新驱动的整个过程(见图1)的主要部分进行评价。在借鉴其他学者对创新驱动能力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创新驱动过程的分解,将创新驱动能力概括为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可比性原则 ,以上述的四个方面能力为主指标构建了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1-3](见表1),其中子指标依据主指标的内涵以及数据可得性进行确定。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1.基本要素的创新驱动能力指标。从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内部要素主要选择A1、A2、A3三个指标,A1指标用于反映中国制造业员工的素质以及知识结构,以衡量中国制造业的人才驱动情况;A2和A3指标是用于衡量制造业的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状况,衡量制造业企业资产驱动情况。外部要素则从基础设施状况和外部资金驱动出发选用A4、A5、A6、A7四个指标,A4和A5指标用于反映中国制造业的通讯条件和互联网基础设施驱动情况,衡量其信息化水平程度;A6指标用于反映金融机构对制造业发展的资金驱动力度;A7指标用于反映制造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制造业的对外融资驱动情况。
  2.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指标主要反映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选用指标为B1-B7。科技人力投入方面選用指标为B1,该指标用于反映制造业投入科研人员的驱动状况。科技财力投入方面选用指标为B2、B3、B4、B5、B6用于反映科研的资金驱动情况,其中,B2指标是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外部经费支出两者的加总,该指标是反映制造业用于内部技术基础研究和外部的科研费用情况;B3指标是用于反映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获取改造费用支出情况,其中R&D科技四项费用支出是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以及技术改造费用支出的总和;B4指标是用于反映制造业新产品开发投入状况;B5和B6指标则分别用于反映政府对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和制造业产学研的合作情况。在物力投入方面选用指标为B7,该指标用于反映制造业的研发规模。科技创新产出从知识产权产出、新产品和高技术产业产品产出以及技术转化能力三方面选用指标为B8-B11,其中,以B8代表知识产权驱动情况,以反映制造业有效的知识产出能力和技术水平;B9和B10指标分别用于反映新产品的开发情况以及高技术产品的销售状况;B11指标则主要用于衡量技术投入与产出效率以及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能力驱动情况。
  3.绿色发展驱动能力指标衡量制造业创新驱动的能源和环境驱动情况。能源方面选用的指标为C1、C2、C3,其中,C1和C2指标分别用于反映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和电力消耗强度,C3则主要用于反映制造业的煤炭消耗情况。环境方面则从“三废”的排放和治理情况出发,选用的指标为C4、C5、C6、C7,其中,C4、C5和C6三个指标分别用于反映制造业的“三废”排放状况,衡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7指标则用于反映制造业对“三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情况。
  4.经济效益驱动能力。选用D1、D2、D3、D4指标,其中,D1指标用于反映制造业对工业经济所做的贡献程度;D2指标则是用于反映制造业的盈利情况;D3指标则用于反映制造业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管理水平状况;D4用于反映制造业产品出口对工业经济所做的贡献,以衡量制造业对外出口的贸易情况。
  二、 改进熵值法的评价模型构建
  制造业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涉及多项指标,是一个多属性决策的问题,关键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熵值法就能够根据各项指标的信息含量从而比较客观的确定指标权重,但是熵值法不能解决当某个指标值离散程度较大时带来的指标权重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本文选用改进熵值法,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原理结合,在运用熵值法的基础上,通过各指标差异性系数的两两比较获得判断矩阵,进而求出权重和评价值[4-5]。
  三、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实证结果与分析

TAG标签: 中国制造  创新驱动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