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发展跨国银行经营的客观环境和国内外影响因素,而后指出了我国发展跨国银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描述了我国跨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发展我国跨国银行业应采取的策略,最后文章展望了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形成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后,开放步伐将会加大,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将会更快。当今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等的发展。同时,知识经济的深刻影响又使金融全球化显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金融全球化已经表现为资本流动全球化、货币体系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和金融协调和监管全球化。
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有义务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来自世界各国银行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我们在承担开放业务的同时也获得了享受其他成员国开放利益的权利。今天,我国跨国银行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东道国受到过多限制。入世后,充分利用WTO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透明度原则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可以使我国海外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大大减少歧视和限制,可以说中国入世为中国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宏观环境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以及受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各国逐渐对跨国银行放开了本国金融市场,并取消或减少了对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的限制。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同时,各国银行业也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取消或放开了对银行业务领域的限制。目前,德国、法国、瑞士等欧共体国家已完全采取国际通用银行制度,银行、信托、证券在业务领域里无任何限制,银行本身可以经营全部金融业务。此外,各国在利率和金融服务收费方面也普遍放松了管制,扩大了金融产品价格竞争的范围,取消了直接信贷控制,放宽了对银行兼并与所有权控制的限制等等。
(1)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大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跨国银行面临来自全球各地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信息服务行业在资本实力、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广泛竞争。竞争的加剧,导致银行业过剩,表现为银行收益下降、安全系数降低。
(2)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风险大增。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银行的金融创新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方面科技成果被直接运用于银行业,银行传统的柜面服务正被ATM、POS、信息亭、自动语音合成装置和多媒体自助设备代替,无人银行、家庭银行、企业银行和网络银行正在兴起;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一系列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如互换、期权、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NOW账户等。这些发展使银行可以更灵活、更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大大加强了银行的竞争力。
同时,金融创新加速使银行表外业务空前增长,加大了银行的潜在风险以及整个银行业潜在的不稳定程度。目前,世界各大银行经营的担保、期权与掉期等表外业务都有了很大增长。如美国各商业银行自1981年至90年代初从表外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占其全部利润的比例就由24%上升到42%,部分大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甚至达到70%以上。但是由于衍生金融特有的不确定性,亦有不少银行遭受了巨额损失甚至宣告破产,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大增。
(3)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是: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等。
(4)国内金融业竞争加剧。目前国内金融机构除人民银行外,还有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独资银行4家,其他商业银行20家,证券公司96家,信托投资公司39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5家,金融租赁公司16家,城市信任合作社52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50800家,保险公司10家。多种金融机构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且其竞争将不断加剧。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由画地为牢的兄弟关系转变为业务交叉、相互竞争的伙伴关系。每家银行都要在保住原业务阵地的同时,向新的业务领域拓展。其二是来自新兴银行的竞争。以交通银行为首的10家股份制银行,在经营方式上实行综合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表现出很强的发展势头。其三是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商品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在资金的筹措、分配和管理等方面都发生竞争。
(5)银行业外来竞争压力加大。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始于1979年。本着循序渐进和谨慎开放的原则,它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试点到推广的发展过程,逐步走向规范。以1998年为例,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有179家,共吸收外汇存款45.5亿美元;有人民币经营权的有25家,吸收人民币37亿元;同期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额为93.3亿美元。可见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已获得相当发展,外资银行已成为中资银行的重要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金融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6)海外华人经济融合并加大在华投资。居住在海外的华人约5500万,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亚洲海外华人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就已达4500亿美元,比同期我国的经济规模还大。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与南亚地区80%以上的金融事业为华人掌握。9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纷纷在大陆开展了投资和贸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对外合作。
二、中国发展跨国银行业势在必行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资商业银行会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重重竞争。但通过跨国经营,积极开发国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可以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获得可观的收益。
银行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同时通过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充分利用,可以筹集到更多成本较低的资金,降低筹资成本。此外,国际业务的开展使银行面临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及通货膨胀等风险。通过跨国经营,广泛参与跨国银行业的竞争与合作,能够较迅速地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其创新成果,从而推动我国银行经营手段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我国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要改变这一状况只靠国内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跨国经营的实践中,加以培养和锻炼,从而造就我国自己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