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金融论文 >

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银行业的创新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7-09-09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对金融环境的需求角度探讨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银行业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分析了中国金融业的结构性缺陷,其次分析了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形成和原因,最后分析了通过组建民营金融机构来同时解决三个问题:金融机构的结构性缺陷、民营企业贷款难和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成长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成长,银行业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纵观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业领域。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得到金融业的支持。邓小平早就教导我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金融支持的中国民营经济及其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展到极致,而是在不利的金融环境约束下的发展。由此看来,中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一方面迫切需要金融业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急需登陆金融业领域,在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关于“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银行业的创新”的讨论。

一、中国银行业的结构性缺陷

1、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服务对象不完整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的金融结构由过去单一的计划性的金融体系演变为正规金融体系(计划性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而形成的金融体系,如国有商业银行;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新增金融机构,如债券和股市等)和非正规金融体系[由于过去20多年市场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自动生成的还没有被现行法律认可的金融体系]构成。正规金融体系掌握了70%以上的金融资源,国有商业银行支配了绝大部分的信贷资金供给,并以在产值中只占1/3比重的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为绝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少数大型民营企业例外)提供金融服务;非正规金融体系主要服务非国有经济,但尚未取得法律认可且缺乏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

2、国有商业银行对落后地区和民营中小企业只“抽血”不“输血”

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储蓄所)遍布全国各地,它们把居民的钱经由支行、分行,最后集中到总行,再由总行集中贷款给少数大企业。由于少数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因此这种运行机制实际上就把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县以下区域的金融资源挪到发达地区,这实质上是一种“抽血机制”。民营企业遍布城市和乡村、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虽然创造了70%的国内生产总值,但除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外,总量占98%的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只“抽血”不“输血”。如果不从体制上改变这种金融运行的抽血机制,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县以下区域的民营中小企业,永远也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3、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大银行与小企业不匹配,中小型民营银行缺位。

改革开放以后,四大银行承继了原来计划体制下高度的垄断和低效率。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我国陆续设立了10余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90余家城市商业银行。尽管如此,银行组织体系仍然严重畸形,垄断局面并没有打破。

与民营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融资服务的需求相比,中小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远远不够。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在政府的督促下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部(委员会),但实施效果甚微,其原因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

4、大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比较高。

对于大商业银行来说,小额的资金投放和大宗的贷款需要付出的交易费用和信息费用其实是相差无几的。所有的程序和前期调查一个都不能少,企业无论大小,对它的资质、经营状况、还贷能力、信用风险、产品的市场前景等等,银行同样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调查和评估。

5、大银行的运营程序只适合大企业,不适合小企业

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制、业务规模、审贷程序、分析指标等方面的运营程序和规程都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不适用于中小民营企业的情况。全方位改变面向国有大企业、发放额度大的贷款的业务习惯和审批方式,适应众多民营中小企业的需要,大量开展“贷款零售”业务,需要与之相应的制度变迁、机构改革和磨合过程。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普遍推行了“信贷终身负责制”,这使信贷人员在向民营中小企业投放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

近年来各大银行都进行了结构调整,实施向“两大”即大城市、大企业集中的战略,使得原来承担的部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萎缩。它们有做不完的“大生意”,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兼顾这些“小买卖”。没有必要把民营中小企业列入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网”。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贷款权上收,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被撤并,大量农村信用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况,从而形成大块业务空白,民营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二、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

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着上述的结构性缺陷,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表现为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几乎没有金融支持和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急需金融体系的支持的强烈反差和矛盾。

1、正规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几乎没有金融支持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民营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的资金来源调查表明:个人劳动经营积累占56.3%,向银行信用社和集体借款占21%,向亲友筹资占13.5%,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据国家金融统计报表反映,我国对小规模民营企业贷款的比重不足贷款总数的1%。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民间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只有少之又少的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县级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融资。

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该公司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支机构)对北京、成都、顺德(广东)和温州(浙江)的民营企业的调查表明,80%的民营企业认为缺乏融资渠道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制约。它们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和扩张。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以及它们的家庭(见下表)。在外部资金来源中,非正式渠道、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占有同样的分量。

TAG标签: 民营企业  银行业  成长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