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改进运算性质教学探微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9-11-06  
运算性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对运算性质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牢固,直接制约小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而影响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运算性质是比较机械、抽象,因而强调灌输记忆而忽视了自主体验,导致对运算性质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更难以达到灵活运用。如何有效建构运算性质,笔者认为,一定要遵循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特定认知规律,重视深度感知,强化经历过程,注意经验同化,倡导多维运用,提升运算性质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 
   一、变浅为深,突出意义感知 
   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相关感性经验的支撑,感知也就成了建构运算性质的首要环节。学生对感性经验的积累是否丰富、充分,直接影响数学运算性质内涵的理解水平。为此,感知不是匆匆式的“过门”,更不是一种表面形式,而要深入挖掘数学素材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组织有意义的数学认知活动,深刻感知数学运算性质的内涵,为揭示运算性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例如,教学“除法的运算性质”时,教师引入植树的数学问题“有90人参加植树,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后,可由表及里组织如下几个层面的感知。 
   (1)说一说。列出数学算式“90÷2÷3”与“90÷(2×3)”。教师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从具体情境中理解两种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读一读。教师及男、女生分组顺读、逆读左右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如顺读。男生:“90除以2再除以3”;师:“等于”;女生:“以2与3的积除90”。再引导逆读。学生在分角色诵读中进一步增强对数量关系的抽象化感知。 
   (3)思一思。师:“左右两个算式不同,但表示的除法意义相同吗?”从而让学生明了:左边90除以2再除以3,与右边的以2与3的积除90,这两个算式都是表示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 
   (4)联一联。教师可以再追问:“连除里面的这个秘诀与我们刚学过的连减里面的秘诀相同吗?”激活学生已有的减法性质经验,并运用这经验审视、同化除法性质。 
   这样,学生对上述两个数学算式的感知,不是平面式,而是立体式,从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维而深刻地感知,积累经验,为抽象概括数学除法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变快为慢,经历抽象过程 
   从具体的感性素材中抽象出理性的数学经验,是学生认知的飞越,是数学运算性质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变“师讲”为“生做”,引导学生经历运算性质的抽象概括过程,参与运算性质“再创造”活动,就能对运算性质的术语、关系、前提等内涵理解深透,掌握牢固,运用也就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算性质的抽象概括环节,要放慢教学节奏,结合直观的结构化的数学素材,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思考、比较、概括,深刻剖析抽象性质的特定内涵。 
   例如,在概括“除法的运算性质”时,在呈现了几组算式后,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讨论,随即端出结论,而应让学生观察板书的直观算式,从左往右有序思考:“左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右边的算式又有什么特点?(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结果呢?”(不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顺着说”除法性质:一个数连除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右往左地观察,表述,试着“反着说”除法性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除这两个数。最后,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这样,教师有意放慢教学步子,引导学生“顺着说”“反着说”除法性质,深度参与除法性质的抽象概括过程,多角度地剖析这一运算性质,理解也就深刻、牢固。 
   三、变独为联,实现经验同化 
   小学数学知识联系性强,知识之间相互渗透、孕伏。人教版数学教材对运算性质集中独立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但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学(下转第33页)(上接第17页)生早已接触,有所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克服教材编排的限制,变独为联,倡导跨单元、年级甚至学段挖掘相关教学资源,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唤醒学生潜在的运算性质模型,实现数学经验的同化,促进运算性质的深入理解。 

TAG标签: 教学探微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