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构建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9-11-06  
摘 要:PBL教学法主张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期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巩固问题”这一过程中,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PBL;小学数学;课堂结构 
   PBL是英文单词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教学。近年来,国内逐步将PBL介绍并引入中小学教学中来。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可以简单概括为“四步骤八环节”。“四步骤”是指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巩固问题”为基本结构框架,意在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八环节”是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点拨拓展,当堂训练,归纳提升”这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细节。下面笔者结合我校教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为例,构建PBL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 
   一、提出问题——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采用有趣的方式(如浏览图片、欣赏音乐、观察实物、故意设疑、谈话引导、现场游戏、案例分析、讲故事、做实验等),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灵活地导入新课,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灵活地选用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牢记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一个如何在“两建筑之间建一条最短的通道”为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在路线图中抽象出“三角形”这个图形,并且趁势带领学生回忆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学生关于三角形的理解被唤醒之后,最后直奔本课主题:任意给你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然后在指名尝试围三角形的过程中,明确要求,掌握方法: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二、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这是PBL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呈现问题后,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以及提供的材料独立思考,理清知识脉络,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应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精力集中,快速高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疑难问题或是想出各种策略,接着与本小组同学共同商讨解决。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另外合作需要交流,这就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准确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如在本节课中,为了探究“任意三条线段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三组纸条(用纸条表示线段): 
   第一组:红色纸条长度短于蓝色纸条长度 
   第二组:红色纸条长度等于蓝色纸条长度 
   第三组:红色纸条长度长于蓝色纸条长度 
   要求只能选择一组材料,把红色的一条线段剪成两条,两红一蓝围一围三角形。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思考:应该选择哪一组材料比较合适?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所选材料。 
   三、解决问题——成果展示,点拨拓展 

TAG标签: 数学课堂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