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黄檗。李时珍在《本草纲日》中记有:黄檗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治上,盐制治下,蜜制则治中。黄檗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是我国的珍贵用材树种。由于过度采伐,资源越来越少,很易陷入濒危状态。
1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黄檗分布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东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千山)、华北(燕山山脉以北)、陕西、四川、广西及甘肃省的陇南地区等山区。其分布北界达北纬 52°,南界在北纬39°,在其分布区的北部垂直分布可达 700 m,在南部可达1 500 m.
黄檗主要分布区位于塞温带针叶林区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为湿润型季风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长而寒冷,夏季较热。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萌发能力较强,能在空旷地更新,而林冠下更新不良。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适于土层深厚、湿润、通气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质土。其发达的主根,适生于河谷两侧、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腐殖质冲积土上,而黏土和瘠薄土地以及沼泽地上生长不良。黄柏苗期稍能耐荫,成年树喜阳光、喜潮湿、喜肥、怕涝、耐严寒。黄檗在东北林区,常散生在河谷及川地中下部的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针阔叶混交林中;在河北山地则常为散生的孤立木,生于沟边及山坡中下部的杂木林中。
2 栽培技术。
2.1 采种。
每年晚秋,黄檗果实呈黑色,即可采集。采回来的果实,堆集 10 多天后揉去果皮,或置于缸内及塑料袋内浸泡,待果皮充分腐烂后捞出搓洗,除去果皮杂质,将种子晒干或阴干。贮放在干燥通风处。秋播时只需将种子直接播种。春播则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一般用砂藏冷冻法。将 3 份沙子和 1 份种子于春播前 20 d,拌匀混合装入预先挖好的深 50~60 cm 的土坑,露天埋藏,覆土后再盖上草,要勤翻、勤浇水。当种子有 30%裂口时,即可取出播种。
2.2 育苗育苗以种子繁殖为主。秋播可在 11-12 月封冻前进行,次年春天可出苗。春插在 5 月中、下旬进行,宜早不宜晚,否则出苗晚,幼亡遇到高温影响,生长不良。育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壤土。进行秋翻,施入厩肥 45 000 kg/hm2,过磷酸钙 375 kg/hm2,翻耕后作宽 1.3 m 的高畦。播种宜采用条播,在畦面按行距 20~25 cm,每隔 5~7 cm 播种 3~5 粒,用种量为 60~67.5 kg/hm2.覆土 2~3 cm,稍加镇压,浇上水,其上再盖一层草,以保持土壤湿润。在种子发芽而末出土之前,除去覆盖物。初冬播种的到第 2 年 4-5 月,即可发芽出土。
2.3 苗期管理春播后约半个月就可出苗,这时要保持畦面湿润。当苗高5~6 cm 时进行间苗,留苗 40 株 /m 左右,并及时中耕除草。在高温干旱天气,要勤浇水,以免幼苗植株失水枯死。育苗地除施足基肥外,还应追肥 2~3 次。在间苗后施稀粪 22 500 kg/hm2.夏季在植株封行前,铺施厩肥 30 000 kg/hm2.
2.4 无性繁殖。
黄檗分蘖再生功能较强,树皮割去后,根茎会萌发多数枝条,并在萌发当年就能生长 30 cm 以上,到第二年即可分植。
2.5 造林2.5.1 造林地选择 宜选河谷两侧,山腹中下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砂壤地。经过改良后的风沙地、干旱瘠薄地也可种植,但要保持土壤湿润。
2.5.2 定植 育苗一两年后,苗高达 40 cm 左右时,就可移栽,冬季或春季均可进行。在选好的土地上,按行距 2 m 挖穴,穴深60 cm,宽 80 cm,穴内施厩肥 10~16 kg,与表土混合,栽入穴后,填满土、踏实,浇定根水。
2.5.3 抚育管理 定植后要抚育四五年,勤浇水,经常松土除草,入冬前要施肥。林下也可间作矮秆作物。
2.6 采收加工。
黄檗栽后一般要在 10 年以上才可剥皮,太早皮质量不好。
剥皮宜在立夏到夏至间进行,因为这时黄檗水分充足,易剥取。
剥皮方法:一是采用环状剥皮再生新皮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利刀在树干分支以下,浅割一圈,深度约为皮层的四分之三,然后自上而下纵割一刀,深达木质部,直到树干基部离地面约 10 cm 处,再环割一圈,顺纵缝将树皮轻轻撬起,向两旁撕裂,一整张黄檗皮就剥下来。剥下后,尽快刮去栓皮,至显出黄色为度,置日光下晒至半干,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至全干,即可成产品。身干、鲜黄色、去净栓皮,皮厚者为佳。二是分段环割剥皮再生的方法,具体做法同上,但每段留 20~30 cm树皮不割,便于继续生长。以上两种方法剥皮后,马上轻轻包上一层干净报纸于树干上,外包塑料薄膜,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并有利于伤口愈合。只要管理得当,再过五六年树皮即可长好,可再剥一次。三是直接砍下树干,放倒后剥皮,树干基部留 20~30 cm.因黄檗分蘖再生力强,第二年会重新萌发新苗。
黄檗皮加工后,在打捆、包装、贮运等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防湿,以免受潮发霉和虫蛀。
3 病虫害防治。
3.1 锈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是危害黄檗叶部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疮斑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夏孢子。叶片上病斑增多会致叶片枯死。在温度和湿度高、透光性差的环境中易生锈病。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敌锈钠 400 倍液或粉锈宁 500~800 倍液,波美 0.2~0.3 度石硫合剂,每隔 7 d 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三次。
3.2 黄檗凤蝶。
属鳞翅目凤蝶科,1 年 3 代,第一代在 5-6 月间出现,第二代 7-8 月,第三代 9-10 月出现。以幼虫危害黄檗叶。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外,可在幼虫幼龄期喷 50%敌杀死 800~1 000 倍液,每隔 7 d 喷 1 次,连续喷 2 次;或用 50%杀螟松乳剂1 000 倍液喷洒。
3.3 蚜虫。
可用 50%抗蚜威 10 000 倍液喷洒。
3.4 蛞蝓。
成虫和幼虫都舔食树叶、茎和嫩芽。防治方法:用瓜皮或蔬菜拌药诱杀,或喷洒 1%~3%的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