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堂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修改、论文查重等论文服务!客服QQ:82274534

客服热线:14795812138
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策略新探

来源:www.daxuelw.org  发布时间:2019-11-06  
摘 要: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寓学于乐,提倡以学生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旨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兴趣和需求,以社会道德体验活动为教学主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正确的社会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浓厚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活动式;教学策略 
   不同于其他的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的不在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道德体系的构建和社会认知的形成,因此要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质量,打造有效《品德与社会》课堂,就必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活动来实现。而《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调研活动——课堂道德体验活动——课后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第二阶段升华和强化道德认识,第三阶段实践道德规则、进行道德评判。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预习、调研活动,形成道德认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毕竟比较琐屑,尚未形成体系,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生活经验,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预习、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身获取第一手资料,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课前预习、调研活动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一准备阶段,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课前活动教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预习、调研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将生活体验与课堂学习有机联系起来,获得对生活、对社会的初步认知,而不是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这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意义重大。课前预习、调研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实地调研活动和资料搜集、整理活动,下面初步探讨这两类准备活动的具体开展策略。 
   (一)资料搜集、整理活动方案设计 
   在课前,开展课堂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积累直接经验,理解基本概念,形成对课堂主题的初步了解。但资料搜集、整理活动的开展不能毫无计划,应该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是为了课堂做准备,因此活动开展必须围绕课堂学习主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问题为脉络,学习任务为主线,广泛并深入地探索、研习《品德与社会》学习主题。 
   例如,在进行《花钱的学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前,可以鼓励学生以“家庭”为课前活动场所,收集关于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包括经济收入来源、必要开支等信息,让学生对家庭收支形成初步的概念,并向父母咨询家庭中“花钱的学问”,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符合家庭实际的支出计划书的制定,然后整合资料分析一个合格的“家庭小管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这一单元的资料搜集、整理活动设计方案始终围绕“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主题,以教材中的问题为主线,比方说“父母是怎样赚钱的,赚的钱都花在什么上了”,再如“面对喜欢的东西,钱又不够,该如何做取舍”,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以资料收集和整理活动为主的课前预习活动,有利于课前准备活动效率最大化的实现。 
   (二)实地调研活动方案设计 
   人们的感性认识经验一般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课前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的感性认识经验。实地观察、调研活动是一种“亲知”活动,从“行”中得获取知识。针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主题,教师可以采用以实地调研为课前准备活动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实地考察,自己动手获取新的认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主题选择上必须结合实际仔细斟酌。 
   例如,在进行《寻路和行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前,就十分适合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多次遇到寻路和行路的问题,积累了相关的一些经验,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学生自己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纵观这个单元的四个主题:学看平面图、校外探路、出行的学问和马路不是游戏场,可以分析出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路”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交通规则,形成对“路”的正确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印发一些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平面图去找到学校周围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此项实地考察活动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给不同小组布置不一样的任务,再看看哪组任务完成得最成功。在寻找标志性建筑物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学生集中经历参与“寻路和行路”,可以帮助唤醒学生相关认知和经验,同时还让学生对平面图进行探索,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TAG标签: 品德社会  

联系方式

客服QQ:82274534
客服QQ:84468591
热线客服 :1501285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