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运动的主体,又是多环节的复合运动体。因此,控制动作过程中的各环节运动幅度、方向、速率,就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各环节运动的准确性,克服偏差。所以,本人主张“投篮是一个精细的运动过程,需要动用最少的环节与最少的肌肉参与,最大限度的减小运动幅度,才能更加准确地完成投篮动作过程。”这是投篮应当遵循的生物力学原则。如果我们把影响投篮准确性的随机变化因素,通过基本固定有关动作和较小的动作调整来有效控制,这将给投篮技术带来飞跃。通过实践验证是完全可能的。准确的投篮方向是必备条件直接投篮的方向性至关重要。准确投篮方向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持球方法,身体的平衡和发力。持球方法持球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上托球于头上,球的重心与鼻子垂直为宜,高度根据习惯因人而异,两肘距离与肩宽,头项正直,目视球篮,另一手扶球侧。身体平衡控制身体平衡是保证出球方向准确的基本条件。
两脚前后开立,前后半脚之差,哪侧手投篮,同侧脚在前,左右两脚距离约与肩宽,两膝弯曲,重心落于两脚间,全脚掌触地,力量落于前脚掌。发力方向发力时两脚同时向上垂直或稍向前上方蹬伸,两脚用力大小相同,蹬离地面要确保有充足的力量,躯干平衡正直,两臂向前上方65度方向快速充分伸展。五指分开以腕关节为轴,掌指一体的托压拨动作,使球出手。出手前一瞬间扶助手离开球,身体各环节要固定,顺势跟随。 该技术动作的持球方法使得瞄篮视线、用力方向和球的飞行路线都在同一垂直面内,克服了三者各据一线的问题,能较好地建立正确的感知觉,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动作方向的偏差,提高了方向的准确性。投篮时,由于球在头上,相对缩短了手臂的工作距离。如果以手腕作为一质点,从头上持球准备到球投篮出手,这两质点间的位移几乎是直线,特点是直线动作简单,方向性强,位移短,肘关节活动幅度小,动用肌群少,动作更精细,投篮更准确。
控制投篮的手臂前伸角度就可保证球的入篮角分析:斜抛物体的实验理论表明,当斜抛物体的抛射角不变时,射程与弧度随斜抛物体的初速度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即,当投篮手臂前伸角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入篮角基本不变,初速度的大小可根据蹬伸力量的大小来实现。因此,投篮时可通过控制投篮出手的手臂前伸角度来控制弧度,稳定入篮角。通过四肢躯干的蹬伸力量大小的调整,来实现不同距离的投篮目的。该技术原理是与斜抛物体的原理相互统一的。投篮球的飞行弧度通常在3.95米左右,就是在篮板上沿上下高度,在保证球入篮角的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根据投篮距离的远近,对投篮动作做适当的有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