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植物体内理想的有机渗透调节物,在环境胁迫下这些物质能通过调节细胞质的渗透压以维持细胞膜受损情况下细胞质不外泄[12 - 13]。但也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环境胁迫下各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有很大差别[14]。沙埋初期,部分沙埋( A - C 处理) 和较深全埋处理( H - K 处理) 的脯氨酸含量与非沙埋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较浅全埋处理( D - G 处理) 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则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式下降,各沙埋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非沙埋CK。沙埋后期正常生长植株的脯氨酸含量较沙埋前期有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较沙埋前期明显增加,而未能出土的全埋植株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大幅度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度下降。这说明,沙埋初期正常生长植株主要是脯氨酸发挥着渗透调节作用,全埋植株以可溶性糖发挥主要渗透调节作用,而沙埋后期则正好相反[12,14]。沙埋后期,未出土的全埋植株已濒临死亡,其可溶性糖较沙埋前期大幅度下降,脯氨酸的急剧升高,可能意味着维持其正常生存的能量已消耗殆尽,植物不得不依靠分解蛋白质来维持植物最后生存的需要[9,15]。